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广东常住人口超1.26亿,连续14年常住人口规模居全国第一。人口素质稳步提升,常住人口中15—59岁人口比重为68.8%,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超过1.5万人,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更大活力。在这背后,是广东集聚人才的“密码”:张开怀抱,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这些年,广东扎实推进重大人才工程,优化实施“珠江人才计划”,健全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引进培养使用机制,加快汇聚...
2021年,东莞松山湖高新区经济发展企稳向好,园区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全链条、全过程、全要素的科技创新生态体系加速形成;园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初见成效;园区招商引资成绩亮眼,重大项目建设成效明显……过去一年,东莞松山湖高新区在由园到城的根本性转变中,起步成势,2022年将怎样干?东莞松山湖高新区2021年度工作总结大会提出,2022年,东莞松山湖高新区将从科...
在国际顶尖机器人大师、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泽湘的“领航”下,东莞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以下简称“松山湖机器人基地”)成功孵化科技企业60多家,累计总产值超过50亿元。目前松山湖已“扎堆”聚集400来家机器人企业,而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项目(一期)也已竣工投产,基地预计今年6月迁入新址,届时将培育和孵化创业团队100家以上,以此为支点打造独一无二的“科创梦工厂”。去年12月1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2021年大湾区...
自东莞“02·24”疫情暴发以来,面对近年来最严峻、最复杂的挑战,全市严阵以待、快速反应、争分夺秒,积极抗击疫情。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东莞市政协委员从不缺位,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迎难而上,主动作为,做到“疫情防控的工作重心在哪里,政协委员的力量就汇聚到哪里”,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人民政协为人民”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3月1日,市委书记肖亚非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暨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指挥部)会议,...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广东,这个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的省份,大部分地区是雪的绝缘体,每一次冷空气南下带来寒意,都能引起一阵庆祝的浪潮。然而,在2022北京冬奥会这样一场全球关注的盛事中,少雪的南粤大地不仅向赛场输送了全力拼搏的运动员,还为冬奥提供了良好的服务,以广东制造保障赛事顺利推进。不同于人们既往的认知,广州、深圳等省内多地目前都有着浓厚的冰雪运动氛围,随着本地冰雪场地设施供给不断完善,大众冰雪消费...
2022北京冬奥会激战正酣。以制造业立市的东莞,也有不少产品亮相冬奥运,在另一个“赛场”发热发亮。特别是近期一“墩”难求的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有东莞企业参与生产。东莞网友不禁欢呼:东莞制造与东莞技术,YYDS!东莞的制造和技术力量与冬奥会结缘的原因是什么?在对相关莞企的采访中,可看出处处不容易、不简单。从“借船出海”到“造船出海”,从“制造”到“智造”,东莞企业正凭借厚实的底子、强劲的韧性,克服重...
东莞元素闪耀北京冬奥赛场。记者昨日从东莞松山湖高新区获悉,东莞理工学院副教授李楠团队为中国雪车运动员定制的专属头盔近日亮相央视少儿频道《冬奥遇上中国年》栏目。这一赛用头盔采用了3D扫描、3D打印等技术,配用航天T800碳纤维和纯碳纤维材料,不仅有效减重500克而且防撞性能优异,可更好地保护运动员。冬奥会雪车项目是速度最快且观赏性极强的赛事项目,胜负常在毫秒之间。雪车的制造研发固然重要,但是配套设备——雪车...
2022北京冬奥会于2月4日开幕,“双奥”之城北京聚焦全世界的目光。在2000多公里外的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生们也发挥着“冰雪聪明”,通过云端“打call”、线下互动等方式“花式”助力冬奥会。“花式”加油,把对冬奥的“期待值拉满”“一起来,一起向未来”,1月25日,冬奥会倒计时10天之际,伴随着冬奥主题曲《一起向未来》的歌声,广州、深圳、珠海、香港、澳门等地的大学生们开展了以“与北京冬奥,一起向未来”为主题的迎冬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