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开展交通、能源、信息等重大基础设施投资,实施基础设施建设三年攻坚行动等。三是着力打造发展新平台。抢抓“双区”“两个合作区”建设机遇,全面对接深圳和广州都市圏,统筹推动滨海湾新区、松山湖、水乡功能区、银瓶合作区等重大发展平台区域增强核心竞争力、提升发展能级。推动南部9镇加快对接深圳先行示范区等。四是努力做好全市经济运行监测调度。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和调度等。市党代表、市教...
民生连着民心,民生凝聚人心。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障和改善民生一直以来也稳居东莞十件实事之首。2021年东莞十件民生实事中,将非莞籍常住困难群众纳入我市临时救助范围;实施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双百工程;做大做强“民生大莞家”服务品牌……这些事项已经圆满地解决了一宗宗民生热点难点问题,得到了市民点赞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将临时救助对象范围逐步拓宽至在莞常住人员2021年8月12...
1月5日上午,中国共产党东莞市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开幕。肖亚非同志作题为《立足“双万”新起点 聚焦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 奋力谱写东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的报告,回顾东莞过去五年的工作成绩,绘就东莞未来五年发展宏伟蓝图。报告全文约1.8万字,由五年接续奋斗,东莞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起点;聚焦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奋力推动东莞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争先进位、走在前列;坚持培育壮大新动能,努力实现经济在万亿新起点上加快高...
2021年,广东高校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按下“加速键”,推出了新一轮的“冲补强”计划,《广东省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的正式发布,全省21地市实现高校全覆盖……关键词:政策引领持续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广东高度重视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2018年,广东实施了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分类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粤东西北高校振兴计划”“特色高校提升计划”,旨在着力解决广东高等教...
短短两个月,东莞理工学院5100多名新生中,就有3000多名新生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学校以“早启蒙、早教育、早吸引”的工作理念,将新生入学教育、入党启蒙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有机融合,吸引优秀学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如何立体化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将党史学习教育转化为立德树人的生动实践?东莞理工学院紧密结合青年学生特点,立足“三全育人”,围绕“学、讲、行”三种形式,引导青年学生在学中...
近日,广东省基金委发布了2021年省市联合基金项目拟立项公示。东莞共有173项拟入选2021年粤莞联合基金项目,拟获资助经费共4960万元,同比增长52.15%,与我市财政投入经费(4500万元)比率为110.22%。其中,松山湖功能区拟获立项146项,资助经费4020万元,占比均超八成。近年来,东莞围绕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以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东莞理工学院等为主阵地,从全链条创新的角度...
“这短短百年光阴,真正让中华民族产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向强起来飞跃的根本原因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学校“求是之声”学生宣讲团为校内149个班级7300多名学生开展党史专题宣讲。学生宣讲团还通过暑期社会实践形式,到纪念馆当讲解员、到中小学当助教等,讲好家乡的红色故事,受到当地民众和中小学生的欢迎和支持。党史学习教育中,学校紧密结合青年学生特点,...
“2018年我回国到东莞,继续我在极化中子领域的科学研究。东莞这个城市有着非常完善的科技配套,对于人才的支持力度是非常大。在这里从事科学研究,我觉得有无限的可能。”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童欣对东莞有着特别的情愫。“是人才,进莞来。”东莞敞开怀抱拥抱天下英才。12月8日,在2021东莞高层次人才活动周上,东莞发出“英雄帖”——从2022年起实施新一轮“十百千万百万”人才工程,力争用三年左右时间,引进10个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