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大讨论

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的思考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吕有云


2018年6月21日,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在四川成都召开,这是改革开放40年来,教育部首次召开的专门研究部署本科教育的会议。会议强调,把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教育教学的基础地位、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前沿地位。为此,会议还发表了《一流本科教育宣言》(即“成都宣言”)。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天津大学、东莞理工学院、青海大学等六所大学的领导在大会上做了主题发言,介绍了各自在推进一流本科教育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引起了全国高校的强烈反响。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同志在大会上做了《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教育》的讲话,指出“高教大计,本科为本;本科不牢,地动山摇”,以彰显一流本科教育的重要性。这次会议的召开,是对全国本科院校发出了面向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一流本科教育的总动员令。作为东莞理工学院的一名老教师,能够听到党委书记成洪波同志代表我校在会议上做专题发言,介绍我校创建一流本科教育的成功经验,感到无比振奋、无比自豪。在我校7月以来举办的本科教育思想大讨论专题培训暨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工作专题培训中,我系统地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在考察中国政法大学时发表的重要讲话,学习了陈宝生部长的讲话及广东省教育厅有关文件,聆听了校内外专家、名师的经验介绍,感觉收获颇丰,由此也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现将学习的一点心得汇报如下。

一、为什么要坚持以本为本

为什么要坚持以本为本?陈宝生部长在6月21日的重要讲话中,一针见血地强调了三点:以本为本是由本科教育的本质属性决定的,以本为本是由本科教育的地位作用决定的,以本为本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共识和趋势。在我看来,陈宝生部长的阐述,虽然没有太多抽象的理论和大道理,但是却道出了本科教育的本质,使我们的思想观念和认识可以回到正常的常识和轨道,可以起到对教育理念纠偏的作用。在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中,一些基本的常识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现在到了回归常识的时候了。

本人以为,一个学生,经过高中三年的拼搏考入大学,是一次极大的跨越,是整体生命历程中的一次奠基性的蜕变。这种变化,可以用从骆驼到狮子的身份转变来做比喻。所谓“骆驼”,是指中学生的生命状态如同一只负重前行的骆驼,他还没有太多的生命自主和自觉,一切都按照家庭、师长为他指引的方向,埋头苦干,努力拼搏,奋力前行,以期经过高考进入一所理想的大学。所谓“狮子”,是指跨进了大学的大学生,没有了家长、老师一天二十四小时形影不离的指引和关照,他的身份已经发生了质的转变,他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命自主状态,如同一只离开了狮群的狮子,需要独自面临生命中的一切问题,包括安排自己的学业、生活、工作、恋爱,包括处理各种人际交往中的种种问题,包括正确对待得到与失去、贫穷与富有、逆境和顺境、眼前和长远、局部与整体等矛盾与对立关系。一个大学生,要在大学四年中学会独自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对他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这就需要发展他的自主性、独立性,需要他去思考“我是谁”“我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应该怎样做才能成为我想成为的人”等重大问题。也就是说,大学阶段是学生人生的精神成人期,本科教育是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阶段。但是,对大学生来说,并非每一个人都能自觉意识到这种角色和身份的转变,事实上很多学生进入大学之后,由于没有了高中时期老师和家长的监督,没有了高考那样的主动地或被动的压力,一下子感觉到如释重负,对自己没有更高的要求,容易流于放任自流、迷失方向。

大学生的精神成人期,用陈宝生部长的话说,是学生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精神风貌的成型期,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渐定型、获得生命理念和价值选择能力的关键期,如同建造一座房子,属于打地基的基础工作,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所以陈宝生部长强调,“要教育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铸就理想信念、锤炼高尚品格,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打牢成长发展的基础。这一阶段,也是学生知识架构、基础能力的形成期,要教育引导他们夯实知识基础,了解学科前沿,接触社会实际,接受专业训练,练就独立工作能力,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为学生成才立业奠定立身之本。”去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寄望青年大学生,要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要让大学生形成这“四个正确认识”,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正确的三观为指引,需要科学的思维方式为基础。如此繁重的成长重任,主要都是在大学四年的宝贵时光完成的。显然,这仅仅靠大学生自己是难以完成的,需要有广大教师对其进行传道、授业、解惑,需要高校推行真正的“十育人”——即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育人。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同育人是一个整体,十者不可分割,它体现的使命是一种系统育人的思想,是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育人在主体、时间和形式上的有机统一。

如果大学生在这四年精神成人期的发展成长比较顺利,则对其今后整个人生的发展无疑就是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大学毕业后,无论他是就业、读研还是攻博,都可以走得比较顺利,即使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也不至于惊慌失措或一蹶不振,总是能够从容不迫地找到前行的方向。正因为如此,所以陈宝生部长说:“本科不牢,地动山摇”“本科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基础。没有优秀的本科毕业生,研究生教育就没有高质量的毛坯和种子,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无法培养出优秀的高层次人才。”

二、以“四个回归”是落实“以本为本”

陈宝生部长在讲话中提出:“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推进四个回归,就是要回归大学的本质职能,把‘培养人’作为根本任务。”所谓“四个回归”,就是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

所谓“回归常识”,就是学生要刻苦学习。大学生在大学生期间的最重要的事情当然是学习,这本来无需强调。可是从中学开始我们的学生就被灌输着“熬过三年,上了大学就轻松了”的观念,大学生活在高中阶段也成了学生最向往的生活。所以经过高考进入大学后,大部分学生就开始过上了早已向往的“梦寐以求”的生活,睡懒觉、打游戏、追剧,导致最后失去向学动力,懒惰、拖延、逃课成为家常便饭,作业都留到最后一晚才做,不逃课的学生反而成为另类。到了期末考试根据老师指定的复习范围甚至是考试平行题轻轻松松通过期末考试,毕业轻轻松松拿到学位证。在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中,这种现象需要改变,应真正把内涵建设,质量水平体现在每个学生的学习成果上。成都会议召开后各大新闻媒体也都纷纷提出“对中小学生要有效减负,对大学生要合理增负”的话题,要从根本上改变本科教育“严进宽出”的现状。

所谓“回归本分”,就是教师要潜心教书育人,这是教师的天职。陈宝生部长强调:“必须明确,高校教师不管名气多大、荣誉多高,老师是第一身份,教书是第一工作,上课是第一责任。”所以,要引导教师热爱教学、倾心教学、研究教学。为此,高校教师要做到“三高”——即“德高、学高、艺高”,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方法技术娴熟,更好地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的使命。

所谓“回归初心”,就是高等学校要倾心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是说高等学校的初心就是培养人才,一要成人,二要成才,也就是说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按我的理解,成人与成才,实质上是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与专业素质的融合,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贯通,两者不可偏废。鉴于相当部分的专业教师和学生只重视专业教育和学习而轻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倾向,陈宝生部长提出“要促进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主张,把课程思政、专业思政作为一个专门问题加以强调:“加强课程思政、专业思政十分重要,要把它提升到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制度层面来认识。我们要旗帜鲜明,在持续提升思政课质量的基础上,推动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对于思政课的专职教师来说,是一个鼓舞人心的大好事,意味着我们从此有了更加广泛的同盟军,全校整体性“大思政”教育框架即将形成。

所谓“回归梦想”,就是高等教育要倾力实现教育报国、教育强国梦。世界上的大国和强国,无一不是高等教育的大国和强国。高等教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陈宝生部长指出:“历史证明,党国家处于生死存亡的动荡时期,教育不能救国;当国家处于和平建设的发展时期,教育能够兴国;当国家处于伟大复兴的跃升的时期,高等教育可以强国。”中华民族正处于实现伟大复兴的关键机遇期,我们比历史上其他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历史赋予中国的高等教育伟大的责任和使命,我们要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高度来看待我国的高等教育,只有加快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才能支撑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三、我的愿望

作为东莞理工学院的一名教师,有幸生活在这个伟大的时代,能够以己身的微薄之力,参与到这个教育强国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来,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光和热,是一件特别自豪的事。我愿意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以习近平总书记的“四有好教师”标准要求自己,立志做一个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为我校的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为我校学生的健康成长当好指引者和引路人,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殷切希望。

 

上一篇:【心得体会】银锋:理念和顶层设计: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前提和关键

下一篇:【心得体会】银锋:理念和顶层设计: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前提和关键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