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大讨论

不忘初心使命

坚持以本为本 推进四个回归

 

副校长  杨敏林

 

2018621日,教育部在四川成都召开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这是改革开放40年来第一次召开专门研究本科教育的会议,主分会场共有5.2万人参加会议。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52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围绕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作出部署。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在会议上强调,高教大计、本科为本,本科不牢、地动山摇,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立命之本、发展之本,要坚持以本为本,加强一流本科教育;要推进四个回归,把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要写好奋进之笔,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推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不断取得突破。

当前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望越来越高,但是,很多高校因长期以来的过度扩招造成的本科教育质量下滑,以及近年来不少高校因外界评价体系等因素把办学重点转向组织教师开展学术研究造成的不够重视本科教育的问题,形成了人民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本科教育之间的矛盾。因此,陈宝生部长提出的不抓本科教育的高校是不合格的高校,不重视本科教育的校长是不合格的校长,不参与本科教育的教授是不合格的教授掷地有声,振聋发聩;150所高校联合发布的一流本科教育宣言醍醐灌顶,热血沸腾。本人作为一名理工科高校的教师兼管理工作者,在高等教育一线阵地工作多年,对于高等教育聚焦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核心点,深度认同,也有一定的感想。

一、牢记初心使命,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教育的初心和使命是教书育人、立德树人,教育必须把提高质量作为发展的生命线。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变革,高等教育不断向前发展,高校的职能不断扩展和延伸,但是人才培养的本质职能从未改变,这是高校的初心使命,也是根本任务。无论提升科研水平、拓展社会服务、发展研究生教育等多么重要,本科教育始终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根和本。在我国经济社会新常态和世界高等教育大发展的背景下,我们必须牢记初心使命,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本为本,把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教育教学的基础地位、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前沿地位,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努力做到高校领导注意力首先在本科聚焦,教师精力首先在本科集中,学校资源首先在本科配置,教学条件首先在本科使用,教学方法和激励机制首先在本科创新,核心竞争力和教学质量首先在本科显现,发展战略和办学理念首先在本科实践,核心价值体系首先在本科确立。

二、回归常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

比较而言,我国许多高校的本科教育管理偏松、学习要求较低,学生毕业率较高、淘汰率较低。在大多数高校的本科教育淘汰和分流机制未能有效建立的宽松环境下,学生学习没有紧迫感和压力感,甚至迷失了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这些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应该对大学生合理增负,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合理增加大学本科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扩大课程的可选择性,引导学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努力成为适应新经济发展、服务支撑广东现代化建设的有理想、有学问、有才干的实干家。通过实施学生国际视野拓宽工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充分吸收借鉴国外高水平大学的经验及创新人才培养理念、模式等,将国际视野的培养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采取国际通行的学业成绩评价方法与标准,改革传统的课程体系,加强国际化课程建设,引进国际领先的授课方式方法,鼓励、支持更多的学生赴国(境)外交流学习,丰富学生国际化视野,搭建广泛的、深度的、高水平的国际性人才培养交流与合作体系。同时,实施学生外语能力提升工程,通过国际学院建设与国际接轨的外国语言中心、构建自成体系的英语教学改革体系等创新举措,在有条件的学院和专业率先启动英语教学改革,助推学生外语能力提升,增强学术英语能力,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

三、回归本分,打造四有一流师资队伍

近些年来,不少高校因外界评价体系指标等因素把办学重点转向学术研究;与之对应,高校教师的考核评价指标转变为以科研项目、科研经费、学术论文、发明专利等为主,教育教学只有工作量的要求,是否参与本科教育也不影响教师的职务晋升、职称评定,这样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严重影响教师教书育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只有教师回归教育教学本分,热爱教学、倾心教学、研究教学,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师风、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高水平本科教育才有质量保障。首先,以本科教育思想大讨论为抓手,进一步强化师德教育、践行师德规范、弘扬高尚师德,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标准,真正做到教育者先受到教育,使广大教师真正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其次,构建多层次、个性化的教师教学能力培训体系,常态化地组织开展专项培训、经验交流、资料分享和教改研究。加强师资队伍的国际化培养,大力支持青年教师赴海外名校进修、访问、讲学和参加国际会议;加快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选派青年教师赴企业或企业培训学院接受专门的实践和研修培训。出台高层次人才参与本科教育教学的管理办法,切实让高层次人才在教学团队组建、基层教学组织运行、精品课程开发、教学成果培育、实验室与实习基地建设和青年教师培养中起到示范、引领、牵头的组织推动作用。同时,完善教师分类管理和评价办法,明确不同类型教师的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探索建立适合高水平理工科大学人才培养和科技服务的职称评审制度,加强对教师育人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评价与考核。加强教育教学业绩考核,在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晋升中实行本科教学工作考评一票否决制。

四、回归初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教育方针虽然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述,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核心内涵从来没有改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各环节,全面落实到质量标准、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和文化育人中,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面向全体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促进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创新教学模式,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思政课教学模式,根据专业课程特点,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推出一批育人效果显著的精品专业课程。深化校园文化建设体系改革,推动精神、物质、制度、行为文化建设向精品化、品牌化发展,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历史规律、准确把握基本国情、掌握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崇德向善、诚实守信,热爱集体、关心社会。培养一批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知行合一的实干型人才,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五、回归梦想,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倾力实现教育报国、教育强国梦。学校要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历史性战略机遇,充分发挥东莞国际先进制造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世界级大科技装置与科技基础设施集群的优势,确立学校发展新定位、建设人才培养新体系、构筑学科建设新布局、强化科技创新新举措、实施国际合作新策略,扎实推进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着力培养知行合一的实干型人才,走出一条有别于传统优势高校发展路径,加快把学校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国内一流、代表东莞形象的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加快推进重点难点工作,多渠道提升办学条件,为本科教育提供优质保障。不断提升学校国际合作交流的广度、深度、高度,加快推进与全球排名前200位的世界一流大学联合培养博士项目,加强海外创新中心建设,推进国际联合校区项目合作;进一步完善后勤保障体系建设,加快实施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计划,加快推进学校国际合作创新区建设规划工作、杨振宁教研楼建设工程、人才周转公寓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办公场所建设等建设项目进度;进一步强化学校的安全保障工作,加强安全体系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建立并严格执行校园安全隐患监督、排查、整改工作制度,为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保驾护航。

 “人才培养为本,本科教育是根。这不仅是世界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趋势,更是新时代国家发展的需要,只有准确把握本科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学生成才规律,以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为基本遵循,才能让学生刻苦读书学习,让教师潜心教书育人,让高校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写出新时代教育强国的奋进之笔。

 


上一篇:【心得体会】李忠红:新时代科研育人的若干思考

下一篇:【心得体会】马宏伟:凝聚共识扎实工作开创一流人才培养新格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