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大讨论

“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学习体会

机械工程学院院长  孙振忠


6月21日,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在四川大学召开,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出席会议并作了题为《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教育》的讲话。

大会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5月2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造就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陈部长指出:高教大计、本科为本,本科不牢、地动山摇,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本质职能,本科教育是大学的根和本,在高等教育中是具有战略地位的教育、是纲举目张的教育。会议同时印发了《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即“新时代高教40条”),发表了《一流本科教育宣言》(即“成都宣言”),为做好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绘制了“施工图”。

根据大会安排,我校党委书记成洪波代表学校现场做交流发言,全校师生备受鼓舞。结合会议精神,学校举办了首届二级学院院长教学工作述职评议会、本科教育思想大讨论专题培训班暨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工作第七期培训班。这些报告和会议精神,为我校落实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指明了方向。这一系列的决策部署,为我们奋力争创一流本科教育,加快建设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抢抓了历史性战略机遇。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本人时刻关心学校发展,不断学习,不断实践,并在构建一流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方面做了一些思考。

一、对本科人才培养工作中心地位的认识

陈宝生部长指出,高等教育要“以本为本”,要推进“四个回归”,加强“一流本科教育”,高等教育战线要树立“不抓本科教育的高校不是合格的高校”“不重视本科教育的校长不是合格的校长”“不参与本科教育的教授不是合格的教授”的理念,坚持“以本为本”,把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教育教学的基础地位、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前沿地位。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一直是学院的根本任务,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学工作、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的实践决不能偏离“人才培养”这一根本任务,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学院工作中的中心地位,以学生为本,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思想,着力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院在校党委及行政的领导下,牢牢把握经济转型升级的新要求,服务国家、省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始终坚持将教学、科研、实验、管理、思政等全过程全方位围绕本科人才培养展开,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努力突破学院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加强章程建设,完善内部治理,做好顶层设计。

始终把提高教学质量放在首位,从工匠精神做起,形成质量文化。一切工作的布置都紧密围绕培养效果与培养目标的达成度、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的适应度、教师和教学资源对学校人才培养的保障度、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等展开。抓专业建设,抓专业顶层设计,高度重视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对每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都精心组织、逐一把关,将学校的办学思路、理念落到实处。

二、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院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立德树人关系到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和长远,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论断表达了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总要求,指明了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总方向和高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实质。作为人才培养重要阵地的高校,能否培养出知行合一的人才是衡量其是否实现办学目标、完成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尺度。

立德树人贵在知行合一。知行合一就是强调理论认知与生活实践的统一。知,即应该树什么人?行,即怎样立德树人?

应该树什么人?首先“树”理想信念坚定之人;其次“树”有崇高道德情操之人;最后“树”全面发展之人。怎样立德树人?第一,教育者要率先垂范;第二,将理想信念和道德教育生活化,信念和道德情操的理论认知源于生活实践,信念和道德情操需要转化为日常生活的具体行为;第三,践行“全面发展的人”高等教育理念。

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培养应用型一流人才,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院整体建设和学科建设,都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能力来开展。

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形成长效机制,全面推进党建工作,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加强教师党支部、学生党支部建设,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切实履行好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

在教师队伍建设上,要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培养“好”老师,做到“德高”“学高”“艺高”,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方法技术娴熟,“创造条件”引导教师潜心静心教书育人。全体教师坚持立德树人,严格遵守和自觉履行《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把培养人才作为首要职责,把教学工作作为第一要务,紧紧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理清“为什么而教,该教什么,该如何教,在何时教,在何地教”的教学目标,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风范感染学生、教育学生,真正做好教书育人。

深入研究学生的新特点新变化新需求,坚持不懈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深入实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落实课程思政、专业思政问题,专业课老师要有思政意识,思政课老师要有专业思维,开展专业课老师和思政课老师联合备课、探索新型教材编写,尤其在工匠精神培养、工程伦理养成、批判性思维塑造等方面的探索。

一体化构建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组织等育人体系,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贯通人才培养全体系,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院上述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

三、以“新工科建设”推动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高等教育的创新是大国崛起的基础性工程,我们要贯彻全国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建设一流本科教育,全面弘扬人才培养的主旋律,充分发挥“学起来、教起来、传起来、研起来、干起来、实起来”精神,奋力写好高等教育“奋进之笔”,唱响“一流本科、一流专业、一流人才培养”主旋律。

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发展对工程科技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以国家、省、市正在实施的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粤港澳大湾区、“东莞制造2025”等重大战略为契机,加快建设和发展新工科。结合东莞及珠三角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制造等区域产业发展内涵特征及对工程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主动适应并构建面向区域产业发展的工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提高学生适应变化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机械工程学院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企业技术创新要求,进一步推动开放式办学,创新大学组织形式,从高校内部突破社会参与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推动传统工科专业改造升级,开展地方高校新工科研究与实践,推动机械工程学院+特色产业学院(长安先进制造学院)组织管理模式。打破“学科陷阱”和“路径依赖”,促进多学科交叉与深度融合,促进传统机械类专业的转型升级、多学科交叉,以及与电子、计算机、设计、管理、商学、传媒等跨界融合。新工科建设必须在“学科交叉,课程改革”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更自由的选择与发展空间,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工程教育模式。针对基础课程体系进行整合、优化、重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开设跨学科课程,问题导向课程,探索面向复杂工程问题解决的新型课程模式。加强创新创业的通识教育,毕业设计的创新创业导向。探索如何有效培养工科学生批判性思维、设计思维、工程思维、数字化思维、工程管理思维、工程伦理、跨文化沟通素养等,在关注现实工程问题的同时,还应培养学生具有引领、想象、创造未来社会需求的欲求和能力。要帮助学生建立多学科交叉的意识,养成在多学科空间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具有大工程观。应该培养学生非正式学习(碎片化学习),去中心化学习,再学习的能力。

四、强化学科内涵建设,打造学科育人功能

陈宝生部长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体现了国家在认识、内涵和地位上对本科教育更加重视。他强调指出,要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为我们今后的学科建设工作指明了努力方向。

机械工程学科从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重点学科,再到启动实施“冲补强”提升计划,一直被学校列入优先发展序列,并在2016年获得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学科建设要紧紧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历史新机遇,紧密对接区域产业,提升科研实力和学科实力,加快实现内涵式发展,在工程应用领域争创一流。只有对学科建设的内涵和任务有清晰认识和准确把握,才能办好办出一流学科。

突出学科优势与特色,增强学科创新能力。“尊重规律、构建体系、强化优势、突出特色”是学科建设重点,要加快培育领军人才和团队,加强学科协同交叉融合,实现重大突破,抢占制高点,争取学科国内领域话语权。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强化学科团队、聚焦学科任务、产出学科成果,加大人才引进和培育,强化科研平台建设。

要拓展学科育人功能。学科建设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支撑引领专业建设,推进实践育人,构建面向实践、突出应用的实践实习教学体系,拓展科教融合的实践实习基地数量、类型和层次,完善实践实习的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学科建设要有利于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搭建创新创业平台,鼓励师生共同开展高质量创新创业。

五、推进教风学风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陈宝生部长强调,中国教育“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的现象应该扭转,要提升大学生学业挑战度,把内容陈旧、轻松容易过的“水课”转变为有难度,有深度的“金课”。下来我院将着力“强化本科教育内涵建设、提升本科生的学业挑战度、改变轻轻松松就能毕业的情况”的工作方向,结合目前本科教学工作现状,建立健全完善“教师教学考核工作规范”“本科毕业论文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管理措施,引导教师将精力聚焦到本科教育,对本科生合理“增负”,围绕学生刻苦读书来办教育,真正做到“回归常识”。加强学业预警;增加课程难度和挑战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发展潜能;基础课程更厚实,考试更严更难;专业课程做技术交叉,改革考试模式,加强学习过程管理,严格过程考核;班主任深度介入培养过程,增加课下读书量和下实验室学生人数。

做好本科教育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而教师是本科教学的实施者。在教风方面,进一步加大师德师风建设,培养“好”老师,做到“德高”“学高”“艺高”,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方法技术娴熟等。加强教师绩效考核向教学质量倾斜,奖励与惩罚并举。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加强骨干教师与教学管理人员培训,重视建设优秀教学团队,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教师的继续教育,加强提升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的相关培训和交流。同一个系内部,同一个专业范围内积极发挥教师群体自助互动型教学发展模式,鼓励教师相互听课、交流,促进彼此教学能力的增长;结合学校青年教师“导师制”培养模式,借助教学名师、老教师的“传、帮、带”方式,发展新教师、年轻教师的教学能力。支持和鼓励教师开展教学方法和学术方面的研究与交流,加大对教研教改的经费保障和过程管理。提供教师外出培训、进修、交流的机会,以此开阔视野和提高水平。通过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同时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讲授实践技能课程,推进教师考核制度建设。

营造教风学风建设的良好氛围。遵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神,加大优质、特色、多样化的教育供给,让广大师生有真真切切的获得感,形成学生主动学习,教师敬业爱岗的生动局面。多方位开展工程文化和校企工程实践“道场”建设,通过空间、设备、人员、模式等整合,将学生专业素养熏陶、专业实践课程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工程能力训练以及教师科研场地建设等有机结合为一体,潜移默化育人。

今后,学院将以“新工科”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创新高等工程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加快传统学科专业改造,推动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加强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面向产业需求,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的改革,健全满足行业发展需要的课程资源,全面实施机械工程学院“工程教育三个一里”计划。

上一篇:【心得体会】兰善红:学习“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讲话精神心得体会

下一篇:【心得体会】柳卓君:“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学习心得体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