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东莞理工学院粤台产业科技学院(下称粤台学院)注重把主题教育同自身办学特色紧密结合起来,以中华文化为纽带架起两岸同胞“连心桥”,积极凝聚两岸高校合作办学优势,促进党建与发展深度融合,以实际行动做到以学促干开新局、见实效。

作为创新办学机制的改革实验区,粤台学院是广东省教育厅批准的首个粤台高等教育合作办学项目,通过“校校”合作模式,与台湾高校共同合作办学,利用“双校区”资源,实现两岸高校优势专业与学科的强强联合,并引入台湾教学管理模式,全职引进台湾师资团队承担教学、管理工作,学生可以充分接受两岸的优质教育资源的培养。

以劳动文化为切入点创新思政育人模式

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学院以劳动文化为切入点,创新开设作为必修课程的劳作学习课。每天清晨师生共同参与劳作,教师行为示范,使学生养成共同担当、尊重劳动、爱护环境、尊敬师长的良好风范。学院已经建立了一套关于劳动教育的完整的考勤、检查、评比、考核制度,并纳入了学院知行学分体系。在此基础上,学院建立“一生五师”师生沟通机制(心灵导师、学业导师、业界导师、生活导师、学伴导师),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职业伦理、工匠精神紧密结合,培养学生具有坚定信仰、家国情怀,明确的人生目标与积极进取态度。

以中华传统文化为融合点推动课程思政改革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两岸同胞的“根”与“魂”。粤台学院两岸教师在教育教学大讨论中形成共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共同抓手,深挖其中蕴含的思想理念、传统美德及人文精神,积极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教育资源与课程思政的深度融合,有效提升了课程思政育人质量。如在《商务谈判》课程中,中华传统文化精神中贵和尚中的中和精神、和而不同的包容精神与商务谈判技巧教学有机融合,使学生获得专业学习和思想政治的共同提升。此外,学院通过发挥两岸师资优势,开设跨专业课程,学生可跨专业选课程、跨系选导师、跨专业选课题,形成了跨专业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

以创新创业文化为着力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

学院不断强化以赛促学的激发式学习模式,大力鼓励和支持师生组建跨学科跨专业的创新创业团队,组队参加国际、国内各类学科与专项比赛,通过“传、帮、带”的引导,团队合作中的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培育学生肯吃苦、敢担当、勇超越的创新创业精神,提升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学院注重因材施教,每年选拔具有突出才能的学生进入卓越创新班,根据学生的突出特质个性,为每位学生制定生涯发展规划,保障个性学习目标与发展路径选择,对其学习、创新、发展给予指定老师跟踪培养,将师徒制、项目制、启发式、研究式教学引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以工程文化为出发点培养新时代卓越工程师

该学院积极响应教育部全面推动新工科教育改革的要求,着手构建新工科教学模式,打造特色工程文化,而有着丰富的国际工程教育经验的台湾籍教师,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学院充分利用东莞及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密集,台湾龙头企业众多的情况,把握其对两岸合作办学高度认同的机遇,与在地台湾行业龙头企业开展深度产学合作,以“业界出题、学界解题”构建产学融通微学程、微课程,破解专业壁垒,构建开放的教学体系,实现以真实项目问题的解决提升学生的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目前,学院与世界五百强企业台达电子、富士康、杰群电子等建立了深度的产学合作关系,在课程、项目、实习、毕业设计、创新、就业实现了全过程的融合贯通,打通人才培养与产业企业人才需求的“最后一公里”。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院自2015年成立以来,两岸教师以中华文化为纽带,不断促进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人才培养硕果累累。而台湾籍教师在任教期间,亲眼见证了祖国在飞速发展中取得的伟大成就,更加增强了对祖国的认同,坚定了在大陆扎根发展的信心,同时也吸引了更多台湾籍教师来校任教。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雷爱侠)

原文链接

上一篇:【新华网】就业集市服务多 莞工毕业生“赶集”忙

下一篇:【东莞时间网】师生校友230余件作品对话科技与美学,2023东莞理工学院设计展开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