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制定出台低空经济扶持政策,力争未来1年内打造不少于100个具有示范意义的应用场景……东莞正在全力打造“低空场景之城”!7月3日,广东省(东莞)2025年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发布会举行。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级巡视员白玉、东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曾坚朋等领导出席了发布会并发表讲话。来自大湾区及全国各地的低空经济企业代表、行业专家及社会各界嘉宾共计400余人参会,共同深入了解东莞低空经济的最新发展成果。

本次发布会在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东莞市人民政府的指导下,由东莞市发展和改革局主办,东莞市南城街道办事处、东莞交控集团、东莞理工学院承办,旨在进一步加大应用场景供给,搭建应用场景机会平台,让更多低空领域新技术、新产品在东莞应用推广。
积极引领低空经济创新
作为东莞市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研究院的依托单位,东莞理工学院积极响应地方政府号召,努力推动低空经济的建设与创新,在低空经济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中发挥重要作用,展示了其深厚的科研积淀和创新实力。
在发布会的外场展示环节,我校团队为到场领导和嘉宾进行海陆空一体化智慧协同调度监测平台环湖演示,清晰呈现了海陆空一体化在复杂环境中的实时监控、态势感知及高效作业能力,体现了我校在推动低空经济产业化、技术创新方面的重要作用。

持续推进全领域应用场景创新
活动现场发布了《东莞市2025年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典型案例清单》和《东莞市2025年低空经济应用场景机会清单》。其中,《机会清单》包括37个具体场景,涵盖安全保障、货运物流、公共服务、消防救援、应急救援、气象监测、低空测绘、农林生产、电力巡检、航空消费、低空培训、低空维修等12个维度。
我校房学谦教授作为东莞市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在发布会上作了题为“低空+场景示范”的主题报告,详细介绍了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研究院的建设及低空场景开发成果,并重点发布了“低空+园区管理”、“低空+卫星信息服务”等多个典型应用案例。这些创新性应用不仅为东莞低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也为东莞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可操作的解决方案。

房学谦教授在报告中强调,低空经济不仅仅是技术与产业的叠加,它更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未来,东莞市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研究院将充分发挥其多学科交叉与科研实力,深入推进前沿性高水平科研成果转化,按照“一核、两翼、五区”布局,重点建设科技研发“策源核”,打造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两翼”,服务“无人机创新孵化及综合服务、低空飞行器整机制造、无人机物流配送、低空经济新兴消费和创新服务试验、低空飞行器关键技术产业创新平台”五大产业集聚区,形成一个集科研、孵化、产业化于一体的创新生态圈。
与行业合作推动技术创新
在本次发布会上,学校副校长郑愚代表东莞低空经济产业联盟与深圳低空经济产业协会签订了莞深低空战略合作协议,同时与中国AOPA(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也签订了合作协议。未来三方将在低空飞行技术、无人机应用、空中智能管理等多个领域开展深度合作,这标志着低空经济领域,莞深两地正式牵手,携手共建大湾区低空经济产业集群迈出关键一步。本次与行业内领先机构建立合作关系,进一步巩固了我校在低空经济领域的科研领先地位,并为推动低空经济产业化及市场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低空经济作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拥有广阔发展机遇。学校将深化与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多方合作,持续加强低空经济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推动低空经济的全方位创新与产业化进程,助力东莞市成为全球低空经济的领军城市。
延伸阅读:
2024年12月,我校正式成立东莞市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作为东莞市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研究院的实体运作单位,学校致力于搭建政府、企业、学术机构之间的合作平台,进一步聚焦航空动力、低空经济、空间数据等前沿领域,不断推动低空经济领域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与技术创新,助力东莞打造“天空之城”和500亿元规模的产业集群。

经过近半年建设,研究院取得了阶段性丰硕成果,形成了“五个研究方向、三个中心、两个基地”的发展架构。一是形成了五个具有特色的研究方向,包括轻量化、大功率、低能耗低空飞行器研究,城市基础设施安全空天地一体化智慧检测研究,低空飞行器高强度纤维复合材料研究,低空飞行管理和运行平台研究,低空经济场景开发研究。二是建立了三个科研中心,分别是低空经济研发中心、超轻飞行器研发中心、低空经济人才培养中心,三是建设了两个区域化的低空经济示范化基地,分别是大湾区低空飞行器安全与可靠性研究和测试基地、广东省大型货运无人机及安全管控设施装备制造基地。
(撰稿、一审:蔡耀蔚;二审:陈军;三审:房学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