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编龙舟承载非遗记忆、手语演绎《国家》传递无声深情、自制水果乐器奏响同心乐章……在第三师五十一团第一中学夏令营成果展上,这些充满“粤兵共融”印记的瞬间,成为为期两周的东莞理工学院2025年新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生动缩影。

在广东援疆驻三师工作队和第三师图木舒克市教育局的指导下,实践队在图木舒克市围绕“粤兵共融·科技传情”和“推普助力乡村振兴”两大主题,通过普通话推广、科技课堂、游园会、乡村调研等多元形式,让语言文化的种子与科技创新的星火在边疆沃土生根发芽,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的交融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各民族文化交流、语言相通、情感交融搭建起坚实桥梁。

云端互动:以语为媒,架起两地心之桥梁

实践队在第三师五十一团第一中学为五十多名小学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夏令营活动,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融入互动游戏、情景模拟等趣味课堂。“粤兵两地同上一堂课”打破空间阻隔,跨越5000公里与广东揭阳市玉陇学校的同龄伙伴在屏幕中交汇;“心桥信使——粤兵小守护者交流计划”搭建书信纽带,让两地孩子在慢沟通中共赴成长;“典耀中华”主题读书会与经典诵读活动浸润心灵,让孩子们在文化碰撞中提升表达能力。

推普游园:寓教于乐,让语言与文化共舞

8月10日,东莞理工学院联合广东援疆驻三师工作队、第三师图木舒克市教育局,携手图木舒克市前海街道昆仑社区、五十一团唐驿镇二连,在昆仑社区活动室共同举办“粤兵共语·同音传情”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游园会,现场吸引了300余名居民热情参与。

作为教育部“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重点团队,实践队策划的游园会活动创新性地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与传统文化、非遗技艺深度融合,让社区民族同胞在剪纸体验里感受汉字结构的精巧之美,在活字印刷实践中触摸文字传承的千年脉络,在“汉字拼拼乐”游戏中增强语言运用能力。大家在欢声笑语间,既领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更提升了学习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热情与积极性。

社区课堂:让规范语言融入日常

为推动推普工作走深走实,实践队还将“推普正音小课堂”搬进民族社区。队员们针对社区居民在日常交流中常见的发音难点,精心设计拼音正音、常用词汇辨析、日常会话练习等模块化课程,通过一对一纠正、小组互动演练等方式,帮助居民提升语言规范使用能力。同时,队员们走进当地维吾尔族家庭开展推普调研,倾听居民在语言学习中的需求与困难,为后续开展更精准的推普工作积累一手资料,让推普工作真正走进社区、贴近群众。

科技传情:以“智”为笔勾勒未来蓝图

实践队联合爱心校友企业东莞手创起点科技有限公司,为第三师五十一团第一中学"博雅科普教育基地"捐赠了热胀冷缩实验套装、太阳系模型、显微镜、智能分类垃圾桶等科普教具。在夏令营课堂上,航天水火箭制作、Scratch编程启蒙、MakeyMakey音乐魔法屋、AI心理绘画等课程接连亮相,队员们通过实物演示与生动讲解,将抽象的科学原理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趣味体验,在孩子们的惊叹声与顿悟声中,一颗颗科学梦想的种子悄然萌发。

此外,实践队创新开设“文化+科普”3D打印课程。大学生与小学生携手操作,共同打印“中国龙”模型,在“做龙的传人”的互动中,让文化认同在科技体验中自然生长。

文化铸魂:以情为墨绘就团结画卷

在结营仪式暨夏令营成果展的舞台上,孩子们手捧竹编龙舟、竹编画、手工纸鸢和剪纸等作品,分享在“竹艺竞渡”“忙趁东风放纸鸢”的美好意境,非遗手作的巧思与中国古典文化的意境交相辉映,彰显出独特的育人效果;维吾尔族小朋友用编程自制水果乐器领奏,与大学生志愿者钢琴合奏,勾勒出“大手牵小手”的温馨画面;10位维吾尔族小朋友用国家通用手语演绎歌曲《国家》,以无声的力量诠释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意义。

同心共筑:续写山海情谊新篇章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从推普游园会的语言交融,到科技课堂的智慧碰撞,东莞理工学院新疆暑期实践队用实际行动践行“粤兵共融”的美好愿景。未来,学校将持续聚焦对口援疆工作,创新援疆形式,丰富实践载体,让两地情谊在多元互动中持续升温,让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更深入、更紧密,以青春之力在粤疆大地上续写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生动篇章。

下一篇:【中国教育报】风范已远映后学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