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也是全球防灾减灾的关键战场。面对频发的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中国与智利携手破题。近日,东莞理工学院与智利边境大学共同签约共建“中国——智利海洋工程智慧防灾应急国际联合实验室”,致力于打造覆盖“监测-预警-应急-恢复”全链条的海洋防灾创新体系,为“海洋强国”战略与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强强联合 实现“技术-数据-产业”三重互补

智利拥有南美洲最长的海岸线,也是环太平洋地震带的重要节点,其海洋防灾实践与科研资源具有天然优势;而东莞理工学院作为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在防灾减灾、应急技术、智能装备等领域已形成深厚积累。双方依托“中拉技术转移中心”,整合香港理工大学、深圳防灾减灾技术研究院等机构资源,实现“技术-数据-产业”三重互补。

“东莞理工学院在防灾减灾、应急管理和智能制造等方向有扎实积累,通过国际联合实验室建设,可以将东莞理工学院在海洋防灾应急方面的技术成果、行业标准和海洋应急设备平台等输出到智利海洋建设中,并辐射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扩大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影响。双方优势互补,能够共同应对海洋工程领域的全球性挑战,推动可持续发展。”东莞理工学院校长、实验室中方负责人马宏伟表示。

五大科研方向 打造防灾应急创新链

实验室将聚焦五大核心方向展开攻关:

海洋灾害监测与预警:研发智能传感装备与AI预警系统,提升海洋灾害预测准确性;

海洋防灾减灾技术:开发模块化抗震组件、纤维复材及自修复混凝土等新型材料与结构体系;

应急响应与管理:构建数字孪生应急平台,提升灾后响应与复工效率;

海洋环境保护:研发赤潮治理剂、微塑料回收机器人等绿色技术;

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推动深海采矿机器人、海洋能-矿产协同开发等创新系统。

“我们正在研发的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系统,可对海上风电平台、钻井平台、大型网箱等设施实现24小时实时监测”,马宏伟介绍,“还有无人智能监测艇,完全依靠波浪能与太阳能供能,可长期海上作业,为海洋环境与资源演化提供关键数据支撑。我们相信很快就会有研究成果出来。”

实验室不仅关注科技创新,更注重人文交流与能力建设。实验室计划设立“中智海洋防灾双学位项目”,每年联合培养10–20名硕士生,并依托中拉技术转移中心开展技术培训与论坛活动,真正实现“科教融汇、产教融合”。

助力海洋强省 服务大湾区战略

广东作为海洋经济大省,2024年海洋经济总量已突破十万亿元。东莞作为大湾区重要节点,正加速布局海洋新兴产业。该实验室的建立,不仅将推动智能监测设备、新型海洋材料等技术的转化应用,也有望培育一批海洋传感器、大数据处理、灾害应急等高附加值产业链,助力“海上新广东”建设。

联合实验室不仅是科技合作的桥梁,更是东莞理工学院国际化战略的重要实践。据了解,近年来东莞理工学院秉持“以我为主、开放共赢”的国际化办学理念,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东莞理工学院已与墨西哥、巴西、阿根廷、厄瓜多尔、古巴、乌拉圭、秘鲁、智利等8个国家共14所拉美高校及研究机构达成合作。未来,联合实验室不仅能培养更多高校复合型创新科研人才,还将成为中智两国乃至中国与拉美国家海洋科技合作的重要标杆,为人类应对海洋灾害贡献“中国方案”。

“这是一所应用研究型大学的使命”,马宏伟强调,“通过这个国际平台,既推动中国技术出海、服务国家战略,也促进学科交叉、青年科研人才成长以及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

【新闻延伸】

广东省城市生命线工程智慧防灾与应急技术重点实验室于2021年11月29日正式获批立项,这是东莞理工学院牵头成立的第二个省级重点实验,也是广东省首个聚焦城市及工程安全应急领域的重点实验室。

上一篇:【南方+】话食品、聊纺织、探量子……一系列高端平行论坛在广东举行

下一篇:【南方网】2025年粤港澳量子科技论坛在东莞举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