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东莞理工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组织实施的“红色闪耀新丰”纪实影像创作行动迎来首期拍摄收官。
该活动于4月19日在新丰县启动,由40余名师生组建的第一批创作团队深入当地的田间地头采集第一手素材。师生们通过影像记录手段,系统挖掘县域红色文化资源,构建数字化文化档案,助力乡村文化振兴。该活动聚焦“红色基因解码”与“乡村振兴实践”两大主线,通过九大选题立体呈现革命老区的红色底蕴与振兴实践。
据项目负责人杨金山介绍,创作内容涵盖红色遗址纪录片、非遗传承人影像志、乡村振兴专题片三大板块,最终形成系列文化成果,作成果除参与学术展映外,还将转化为地方文旅宣传资料。
活动的首期拍摄由两批团队历时6天完成,50余名师生深入雪峒村、长坪村等革命遗址,通过口述史采集与影像场景复现再现烽火岁月;记录传统产业转型与新生代创业实践,跟踪拍摄森涞大丰茶园农文旅融合进程,呈现邹峒村创业团队的产品开发与品牌运营等。在罗陂村拍摄时,师生运用无人机技术完成云髻山生态全景扫描,创新革命遗址的数字化呈现方式。文传学院党委书记阎江表示,该实践既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探索,也为学科建设提供鲜活的地方样本。
据悉,“红色闪耀新丰”纪实影像创作是东莞理工学院“艺术乡见”乡村工作室(新丰)建设项目的内容之一。首批影像成果将于5月在新丰县展示,并通过融媒体平台进行全域传播。二期拍摄将重点跟进红色研学路线开发、非遗技艺活化等新选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