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学校以“早启蒙、早教育、早吸引”为工作理念,在2025级新生党建工作中精准发力,结合新生入学关键时期,构建起“衔接-启蒙-赋能”三位一体的新生党建工作体系,为新学年学生党建工作开好局、起好步奠定坚实基础,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青春动能。
新生党员衔接:“线上+线下”联动,实现教育管理无缝对接
在新生党员衔接工作中,各二级学院党组织用好用活“线上+线下”联动机制,打造组织教育管理的“无缝链”。线上依托省党务系统提前完成新生党员信息核验、组织关系预对接,通过线上党支部、专题学习群等载体,推送理论学习资料、学校党建动态,让新生党员未入校园先“归队”;线下组织开展新生党员走访和志愿服务活动,手把手指导党组织关系转接流程,切实消除新生党员“过渡期”的陌生感与迷茫感,让组织关怀“不断线”。
开学以来,学校各二级学院党组织聚焦新生党员“引航融入”,通过多举措推动新生党员快速融入组织生活。9月,全校共报到新生党员87人,各党支部书记与新生党员取得联系并开展谈话覆盖率达100%,实现“一人一档、一人一策”精准对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党委创新“双轨衔接”模式,线上提前将党员对接到党支部,搭建线上思想交流平台,新生报到后线下组织党员“一对一”帮扶和观看《731》电影等活动,帮助新生党员快速融入党组织生活。机械工程学院党委结合新生党员谈话,一并开展学业发展规划指导,助力新生党员快速适应党组织生活和学习科研生活。化学工程与能源技术学院党委、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则通过老生党员参与志愿服务、走访宿舍等方式,为新生党员搭建起“暖心桥梁”,让组织关怀直达人心。
新生入党启蒙:“早介入+多形式”教育,厚植青年爱国情怀
针对新生入党启蒙教育,学校以“早启蒙、早教育、早引领”为理念,坚持“早介入、多形式”双轮驱动,各二级学院党组织将入党启蒙教育融入新生入学关键期,通过专题讲座、校史宣讲、线上课堂等多元形式,引导新生树立正确入党动机,打造理想信念教育的“启蒙源”。
本科新生报到当天,全校330名老生党员带领796名学生参与迎新志愿服务,在迎新一线亮身份、做表率,为新生提供咨询服务,给新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教育形式上,各学院亮点纷呈。化学工程与能源技术学院党委、教育学院(师范学院)党委组织学生党员在新生报到处为新生介绍入党流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党委、电信工程与智能化学院党委、生态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党委、生命健康技术学院党委、文学与传媒学院党委将入党启蒙设为新生见面“第一课”,学院党委书记为新生授课,引导新生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为新时代有为青年。集成电路学院(国际微电子学院)党委、文学与传媒学院党委结合中国航天影片《窗外是蓝星》案例,引导全体新生要与党同呼吸、共命运,踊跃入党,为党和国家注入青春与活力。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法律与社会工作学院(知识产权学院)党委邀请了马克思主义学院赵洁博士、唐晨诗博士等为新生授课,引导新生端正入党动机。机械工程学院党委、中法联合学院党委等单位由学生党支部书记为新生详细介绍了入党申请流程和发展党员规程。粤台产业科技学院则通过优秀党员宣讲会、公众号推送《入党申请书》写作规范等形式,持续深化启蒙教育成效。卓越工程师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党委则从点上进行精准发动,针对入党意愿尚不明确或对入党流程、意义理解不深的同学,逐一开展讲解与思想引导,有效激发其向党组织靠拢的内生动力。
截至10月30日,全校2025级新生提交入党申请人数达1761人,其中卓越工程师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党委申请比例高达78.03%,新生向党组织靠拢的热情持续高涨。
党建赋能成长:“实践 + 引领” 聚力,锤炼青年担当本领
各二级党组织以实践锻炼为抓手,以榜样引领为纽带,将思想引领转化为成长动能,让新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在实战历练中强本领、勇担当,筑牢 “知行合一” 的成长根基。
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立足党支部“本研混合、文工交叉”特色,重编党小组架构,让研究生新生党员带动本科生党员参与科研工作坊,让新生党员在实践锻炼中成长。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党委、电信工程与智能化学院党委、生态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党委、生命健康技术学院党委第一时间将新生党员编入党支部,结合工作实际组织新生党员参与到迎新志愿服务、防蚊灭蚊等志愿服务活动中,以实践行动强化责任担当。
(撰稿:邓慧芬;一审:刘远飞;二审:张敏;三审:彭晓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