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至11日,普宁市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在东莞理工学院举办。本次培训是2025年“普宁基层干部培养”项目的核心环节,紧扣“乡村振兴、产业创新、科技强国”主题,通过“理论学习+实地研学”的深度融合模式,为普宁市中青年干部提供了“解渴管用”的能力提升平台。

聚焦“双百”助力“百千万”,校地合作迈出关键一步

2024年7月,东莞理工学院、揭阳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共普宁市委党校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明确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为目标,依托高校人才、科研及地缘优势,共同推进基层干部能力提升。

本次培训班是协议签订后的首次实体化落地实践,聚焦普宁干部在推进乡村振兴、产业升级中的实际需求,通过东莞的经验输出,为普宁提供可复制的实践参考,是校地联动赋能基层治理的重要举措。

“四个走进”沉浸学,实地研学收获丰

培训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创新、非公党建、科技强国”四大领域,以“四个走进”为主线,组织学员深度参访5个现场教学点,通过“看、听、问、思”结合的方式,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双向赋能。

——走进乡村振兴一线,解锁“党建+产业”密码。在东坑镇丁彭黄片区,学员们实地调研“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建设成果,与东莞基层干部面对面交流。“这里通过‘党建引领+特色产业+生态治理’模式,让老旧村落变身网红打卡地,村民收入翻番。”丁彭黄片区的经验分享让普宁学员深受启发。

——走进产业创新前沿,探寻数字化转型路径。在稻香集团,企业专家围绕传统食品产业数字化升级案例,为学员详细解析“从生产到品牌”的全链条转型策略。“稻香通过数字化管理系统降本增效的经验,对我们普宁的纺织、食品等传统产业很有参考价值。”学员们表示,案例教学与产学研平台的紧密结合,让理论学习“带着泥土味”。

——走进非公党建阵地,感悟“红色引擎”力量。在马可波罗控股集团党建展览馆,学员们通过参观“党建+企业文化”“党建+社会责任”等展区,深刻理解非公党建如何与企业治理同频共振。“党建不是‘虚功’,而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这一认识成为学员们的共识。

——走进大国重器现场,感受科技强国脉搏。在散裂中子源基地,学员们近距离接触“国之重器”,了解大科学装置如何服务产业创新。“东莞能集聚如此高端科技资源,普宁虽不具备相同条件,但可以加强对接合作,借力外部资源提升创新能力。”学员们表示,此次参访拓宽了发展视野。

总结分享凝共识,校地合作再深化

10月11日上午,总结分享会在东莞理工学院松山湖校区举行。东莞理工学院党政办公室负责人、帮扶办主任王博,普宁市委党校校委委员、教务室主任张冬玉,东莞理工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罗列出席并讲话。

罗列指出,本次培训是“双百行动”校地合作的示范案例,实现了“学员发展视野进一步开阔,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校地合作平台的基础更坚实”这三个维度的提升。未来,继续教育学院将持续优化课程设计,强化培训针对性。

张冬玉总结称,此次培训是共建培训基地的“开门红”,下一步普宁将建立“双百行动”专项会商机制,加速东莞理工学院科研资源与普宁发展需求的精准对接,重点推进定期会商、资源整合、成果转化三项工作,形成可复制的“普宁经验”案例库。

王博充分肯定了培训所体现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理念,并对学员寄予三点期望:一是学以致用,将培训成果转化为推动普宁乡村振兴、产业升级的具体行动;二是深化合作,依托基地平台开展干部教育、课题研究的常态化交流;三是创新突破,结合东莞经验助力打造具有普宁特色的发展模式。

参训学员表示,培训内容“干货满满”“解渴管用”。有学员提到:“丁彭黄片区的‘党建+产业’模式让我茅塞顿开,普宁的乡村治理可以借鉴这种‘支部引领+村民参与’的思路;稻香集团的数字化转型案例,为我们传统企业升级提供了新路径;散裂中子源的科技实力让我震撼,希望普宁能加强与大科学装置的对接。”

此次培训不仅是“双百行动”校地合作从协议到实践的里程碑,更标志着东莞理工学院与普宁市委党校共建干部培训基地进入常态化运作阶段。双方表示,将以此次培训为起点,在干部教育、课题研究、资源共享等领域深化合作,为普宁市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培育更多高素质基层骨干力量。

(资料来源:继续教育学院;一审:陈峰;二审:罗列;三审:刘伟)

上一篇:​ 2025年度中国青年科技创新“揭榜挂帅”擂台赛机器人领域主擂台赛在莞工举行

下一篇:学校党委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重要回信精神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