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聚焦复合资本市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报告会在我校松山湖校区杨振宁教研楼举行。本次报告会以“红色经典 绿色畅想”为主题,围绕复合资本市场在要素市场化配置、跨国交易模式创新及产权市场建设中的作用展开深入研讨,助力“一带一路”健康发展。

我校副校长郑愚代表学校致欢迎辞。他指出,共建“一带一路”已成为国际合作凝聚广泛共识与推动中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学校围绕东莞“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定位,构建产学融合创新生态,近期还作为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实体发起单位和理事长单位,与智利边境大学签约共建“中国-智利海洋防灾与应急国际联合实验室”。此次报告会,是汇聚智慧激发创新的思想交流平台,也是学校深化校企合作、提升服务区域能力的契机。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原团长、国家一级指挥于海,中国大唐电力集团公司原董事长、国务院国资委监事会原主席刘顺达发表讲话。于海结合参与今年九三阅兵合唱团指导经历,以《松花江上》《保卫黄河》及《神圣的战争》等曲目为例,强调音乐作为精神纽带在凝聚共识中能发挥重大作用,精神力量对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刘顺达围绕“大文章”“倒逼机制”“双循环”等关键词展开论述,建议学校融合科学与艺术思维,以“智慧理工”为目标,推动产学研深度协同。他指出,企业应建立“倒逼导向闭环”,通过市场竞争优化资源配置。

邓志雄以《红色经典 绿色畅想——以复合资本市场推进“一带一路”健康发展》为题作主旨报告。他提出“科技+制度+市场”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三大动能,其中市场孕育了生产力。当前,要素配置市场化水平远落后于商品市场化配置水平,要积极推动“七要素”市场化配置以补改革短板。邓志雄梳理了跨国交易模式五阶段的演进逻辑,解析股票市场与产权市场差异定位,并以2016-2024年央企融资数据凸显产权市场的价值。他建议,国企可以稳妥探索实物资产RWA交易,以“有效市场+有为政府+有用平台”协同推动交易转型,助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在对话交流环节,与会专家与企业代表聚焦东莞制造业优势与复合资本市场的结合点,围绕“一带一路”背景下资本与产业融合的实操路径展开深入探讨,为后续政企协同推进项目落地、探索要素市场化配置新实践,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思路方向。

(撰稿、一审:杨琪;二审:范晖帆;三审:叶妙娴)

上一篇:千人同唱国歌!《最爱我们的国歌》东莞理工学院专场报告会暨音乐会举行

下一篇:马宏伟率队赴暨南大学、佛山大学开展调研交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