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正式实施之际,2025年大湾区复合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东莞召开。研讨会深度聚焦国家“双循环” 新发展格局与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战略,紧扣东莞 “科技创新 + 先进制造” 城市定位,围绕复合资本市场建设,共商新时代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创新路径与实践方案,为推动东莞民营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此次研讨会由东莞理工学院主办,松山湖新发展研究院、东莞理工学院校友企业家联合会、“人文交流与创新发展”高级研修班协办。

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程路、国务院国资委产权局原局长邓志雄、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副会长许红海、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原一级巡视员于新年、“人文交流与创新发展”高级研修班负责人罗燕、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原副局长高瞻、广东省政协常委刘榆厚、央企投资协会秘书长任金春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150余名政商学界人士参加本次研讨。

东莞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马宏伟代表学校致欢迎辞。他指出,金融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复合资本市场作为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 “加速器”,是推动粤港澳大湾区 “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资本链” 四链融合的关键枢纽。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深入探讨大湾区复合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路径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接下来,学校将以松山湖新发展研究院为依托,与政府企业开展深入合作,共同推动金融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创新发展,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咨询建议和理论创新。

程路在讲话中深度剖析了深化改革开放,充分发挥金融作用,保障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他强调,大湾区应发挥改革开放前沿阵地作用,率先探索产权市场与股票市场并行发展的“中国路径”,引导财政资金与社会资本向实体经济、民营经济和科技创新领域集聚,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刻调整中筑牢制造强国根基。尤其是在5月20日《民营经济促进法》实施后,国家通过法律形式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要进一步用好资本市场力量,以“源头活水”为大湾区民营经济的腾飞赋能。

邓志雄以《运用中国复合资本市场,搞好民营企业资本运作》为题进行主旨演讲,结合翔实的数据、鲜活的案例,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运用”三个方面,对中国复合资本市场作了全面介绍和深入分析。他通过权威数据揭示,2016-2024年产权市场交易增速达股票市场112倍,成为非上市企业资本运作的主阵地。“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创新,既打破‘国有资产低效论’的谬误,又为99.9%的非上市企业开辟融资新通道。”邓志雄同志建议,东莞作为制造业大市,应借鉴央企“华润模式”“中粮经验”,通过产权市场开展资产估值、股权转让、增资扩股,推动民营企业与国有资本、社会资本深度融合,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实现“规范治理+价值增值”双目标,为全国提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湾区样本”。

在圆桌对话环节,邓志雄、许红海、于新年、高瞻、任金春等作为嘉宾,围绕 “复合资本市场法治保障”“央地资本协同机制”“大湾区金融开放创新”等议题展开深度研讨,并结合现场学员提问,对民营企业发展进程中的关键问题提出建议意见。

(撰稿:张晓晴;一审:范晖帆;二审:叶妙娴;三审:邹琼)

上一篇:学校分别与东莞市气象局、数字广东公司打造创新联合体

下一篇:“双百行动”进行时|学校与揭东区开展人才供需对接活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