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学校召开第二次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会议,总结2010年第一次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会议以来取得的成绩,分析不足,明确新一轮工作思路、目标和举措。
党委书记成洪波对实现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新一轮的发展目标提出要求。党委副书记、校长李琳代表学校作了题为《凝聚发展共识坚持协同创新不断推动学科科研工作迈上新台阶》的报告。
过去五年实现办学实力和水平的快速提升

李琳校长做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报告
李琳指出,第一次会议以来,学校学术队伍不断壮大、层次水平不断提高,为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校以重点学科建设为抓手,整合优势资源大力开展学科团队、学科平台等建设,取得了明显建设成效,学科实力快速提升。学校不断加强对科研工作的投入力度,积极组织和鼓励教师开展科学研究,各项科研成果逐年增长,整体科研水平持续提升。科研平台加速发展,平台数量在省内同类同层次高校中居于领先地位,为我校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学校积极推进“服务东莞、创新发展”,大力助推东莞转型发展,广泛动员教师利用各类科研创新平台,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解决实际发展问题,成效初显。2010年以来,共承担横向课题637项,比2005—2009年增长1720%;项目经费5991.35万元,增长775.9%,申请专利141件,获授权专利131件。研究生联合培养稳步推进,在继续加强与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的合作基础上,不断拓宽合作渠道,新增与华中科技大学、广东工业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科研管理更加规范,严格执行上级部门管理规定,不断建立健全校内规章制度,换届成立第四届学术委员会及学科建设、科技建设、学术道德等6个专门委员会,努力抵制和制止各种学术不端行为。
李琳指出,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与人才培养结合不够紧密、机制体制不够完善、学术团队建设不够有力、标志性成果不够突出、服务地方成效不够明显。李琳还通过与同类同层次高校在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方面的数据对比,强调师生员工必须树立危机意识,加强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提升办学层次。
未来五年七大措施促新一轮发展
对于未来的发展,李琳提出了七大工作措施,一是凝聚应用型背景下协同发展共识,争创应用型大学建设新优势;二是加快整合优势资源,铸就特色学科品牌;三是大力引育人才团队,打造过硬学术队伍;四是积极推进协同创新,搭建高效研发平台;五是不断强化服务管理,持续提升科研水平;六是加速科研成果转化,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七是创新管理机制体制,增强改革展活力。
通过七大举措,在学科建设方面,争取在下一个规划期内实现学校在硕士层次培养的突破,拥有在省内外具一定影响的学科带头人和团队,建成一批省内知名优势(特色)学科。在科学研究方面,组建、引进2—3个创新能力强的省级、市级科技创新团队。新立项建设国家工程技术研究(分)中心或国家重点(分)实验室1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重点科研平台3—5个,培育校级协同创新中心2—3个,至少有1个平台被认定为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年均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30项以上,力争在承担86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方面取得新突破。年均科研总经费9000万以上。SCI、EI、SSCI、CSSCI检索收录论文数量每年增长5%,在高影响因子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数有较大幅度增长。年均申请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数50项以上,授权20项以上。以学校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取省部级科学进步一等奖或以上奖励,实现历史突破。建立较为完善的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机制体制,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经济社会效益方面发挥导向作用。服务省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动对接地方行业企业需求,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争取承担重大横向课题,侧重开展新产品、新工艺、新装备、专利等应用研究,横向经费年均3000万元以上。
新一轮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进军号角吹响

成洪波书记对未来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提出要求
成洪波对实现新一轮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目标提出要求。他指出,这次会议吹响了新一轮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的进军号角,希望全体教职员工能领会好、贯彻好这次会议精神。
成洪波强调,推进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首先要深化思想认识,从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高度深刻认识学科和科研工作的重要意义。要紧紧围绕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目标定位,准确把握开展应用型学科科研的内涵;要围绕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切实强化科研促教实效。第二是推进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关键是创新体制机制。在这过程中,要进一步增强学科建设的整体性,进一步增强科研工作的协同性,进一步增强科研教学、创新创业的一致性,进一步增强全面深化改革的协调性。第三要争取学科科研工作重点环节突破,着力推进硕士办学各项准备工作,加大重点学科平台建设力度,有力实施境内外合作办学项目,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校领导吕琦元、安少华、邹晓平、戴炳源、杨敏林,全体中层干部,专任教师,工程技术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院、校管科研机构、校管科研团队、科研处、学科办、协同办、学报等全体教职工,各二级教学机构办公室主任、科研秘书等参加会议。会议由副校长李忠红主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