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第五次团代会听取了第四届委员会工作报告,总结了工作成绩,分析了发展形势,明确了未来五年学校共青团工作总体思路是,以思想引领为主线,推进青年师生成长服务、学校改革发展建功两项工程,努力建设“有特色、有水平、有影响、有实效”的共青团组织。
把握理想信念制高点,加强思想引领
报告指出,牢牢突出中国梦主题,综合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积极配合党委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课堂、进头脑,协同学生工作部、宣传部、思政部等深入开展好“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继续深化开展学生“莞工之星”评选及系列分享活动,创新开展主题团日活动机制,力争做出实效、做出亮点。进一步创新社会实践、志愿公益和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机制,推进志愿服务的专业化、基地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做好莞工青年论坛、莞工讲坛等平台,激发青年成长成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实施“青年师生成长服务、学校改革发展建功”工程
报告指出,坚持需求导向,实施青年师生成长服务工程。继续突出“挑战杯”的龙头地位,优化科技学术节运作机制,抓好“莞科计划”实施力度,强化青年教师对大学生学术科技活动的指导,促进学术科技工作。以“创青春”创业大赛为抓手,切实加强KAB等创业社团建设,完善大学生创业工作体系,扩大创业带动就业效应。改进文化艺术节举办模式,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优化“莞艺计划”运作方式,鼓励青年教师指导社团建设,促进青年师生文化素养提升。开展大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群众性课外体育锻炼活动,擦亮体育文化节品牌,着力打造“慢跑校园”,引导青年师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落实“翔鹭计划”行动,大力抓好学生帮扶体系建设。
围绕学校改革发展大局,实施学校改革发展建功工程。发挥团组织的组织、引导作用,利用团队建设、文化沙龙、素质拓展等方式,优化学校改革发展的良好环境。推进社会工作进校园促党建项目、学生事务与发展中心平台建设等,努力完成党委赋予的改革任务。扎实做好推优入党,强化“育优”与“推优”结合,改进常态化评价机制,促进党的基层基础建设。探索加强党的群众工作载体建设,协助推进青年联合会、研究生会的筹备建设,不断延伸党的群众工作手臂。
打造“四有”团组织
报告指出,要打造“有特色、有水平、有影响、有实效”的共青团组织。一是推进校地协同,着力凸显工作特色,坚持“眼睛向外”,强化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创新创业等措施,通过合理的活动设计和工作模式促进青年师生走近东莞行业企业,推动校地文化交流与人才培养合作。二是整合资源要素,大力提升工作水平,切实加强校内协同,充分依托和引导服务学科专业力量,真正联络整合职能部门,强化工作体系建设,以更高水平的活动载体和文化产品助推高水平人才培养。三是融入教学体系,不断扩大工作影响,改进工作方式、活动方式,在融入人才培养过程中凸显自身工作特点,以推进团风改进促进班风、学风转变,使团的工作影响更加长远。强化问题导向,四是切实增强工作实效,加强对问题的调查研究,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举措,勇于创新体制机制综合解决问题,以实质性的举措彰显团的工作实效。
报告指出,未来五年,打造“四有”团组织的主要工作有,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推进团干部挂职工作,抓好校院两级教育培养体系,遴选高学历青年教师兼职团干部,强化青年导师作用,引入社会工作方式方法,突出素质拓展模块,完善团校建设。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积极争取党建带团建,完善定期向党委和相关部门汇报制度,理顺与城市学院、莞城校区合作机制,规范基层建设、提升基层活力、完善工作机制、优化工作资源,推进学生社区、教工团建工作,增强团组织的覆盖面。完善团学工作组织格局,完善以团组织为核心和枢纽、以学生会为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主体组织的工作组织格局,切实发挥好学生社团在活跃校园文化中的作用。加强网络新媒体建设,建设一支由学生和青年教师骨干组成的网络宣传队伍,通过大学生喜爱的网络表达方式,有效开展网上舆论引导和思想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