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他,教学态度严谨,秉承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他,总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他,是三尺讲台上希望并不断追求学生们投来专注目光的教育工作者;他,是围绕学生成长成才培养工作的创新者。他,就是荣获我校 “师德标兵”称号的能源与化工系的左远志教授。
走近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自参加工作以来,左远志教授就以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为自己的努力目标。在日常生活中,他与学生无所不谈,涵盖理想、学习、体育、生活、情感等方面。学生愿意与他分享喜怒哀乐,他也乐意做倾听者。尽管有时候需要花上一两个小时的时间,但左远志教授却觉得很值得。他认为,只有掏心窝地与学生交流,才能更加了解学生,融入学生的世界。正因为左远志教授这么平易近人,很多学生在学习上、生活上遇到问题时都会主动找他帮忙。
在左远志教授眼中,学生没有成绩高低之分,也没有班干与普通学生之分。不管是谁,他都一视同仁,都尽力为学生排忧解难。他经常在大四学生身上倾注更多的精力,由于他们经常会因实习、就业前景上的难题而苦恼,这时左远志教授就会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解决难题。比如,他经常向已毕业的学生推荐毕业班的学生,为他们找到更多的实习机会。对于非毕业班的学生,左远志教授总是支持学生做科研项目,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的比赛,在比赛中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但有些项目学校没有更多资金支持,经费成了学生做项目的绊脚石。尽管如此,左远志教授还是鼓励学生大胆去做,经费问题尽量由他想办法筹集解决。来自2010级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陈锐东同学告诉记者,左远志老师去年就自掏腰包为学生买设备开展创新项目活动。
凡是认识左远志教授的学生都一致认定他是一位难得的好老师,很有亲和力。“左老师很喜欢运动,平时会和我们一起打打球。印象最深的就是他曾带我们班的同学去大岭山公园爬山。”陈锐东如是说。左远志教授也坦言,很多运动他都喜欢,如各种球类运动、骑单车、爬山等。甚至冬天,他也会邀请一些老师一起去游冬泳。在担任班主任期间,他也曾带过学生骑单车环游寮步镇的佛灵湖。对他而言,热爱运动是热爱生命的一部分,所以他很支持学生走向户外,多参加适合自己的体育活动,他觉得这样的学生很阳光。
他的可亲可敬,也让很多学生真正领悟到“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内涵。很多学生在毕业后仍与他保持联系,每逢教师节,会发出一条条短信向左远志教授祝福与问候。对左远志教授来说,短短的一句祝福就是对他工作的认可,他感到很欣慰。
不断创新,演绎课堂别样精彩
作为一名大学教师,左远志教授在教学上要求比较严格。他希望学生能合理利用大学四年时间,追求自己的梦想。而对于课堂气氛,他认为大学课堂应形成一个交互性的场景,真正做到信息互动交流。在他看来,这样的方式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还能从学生的回答中获得新知,增长见识。因此,左远志教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积极参与教学改革。他曾尝试让学生上台讲演课程,但由于需要顾及每位学生都有展现的机会,需要花费比较长的时间,而且学生讲解的内容也因缺乏一些深度和技巧而导致成效不大。目前,左远志教授正在尝试小组讨论交流的方式,他给每个小组布置同一个项目,让小组成员一同商讨得出结果。针对这一新的教学方法,他也指出了不足之处,即“理科内容与文科内容有所不同,文科项目的结果往往有更多的选择与争论。而理科的作业答案大多数情形下则是唯一的。小组的成果常常只有对错之分,没有灰色地带”。有时,左远志教授还会邀请一些已毕业的学生回来与师弟师妹分享工作心得,谈论项目利弊。
正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左远志教授在教学上也在践行这一格言。课堂上,除了根据学生的反馈更新教学方案外,他还会结合具体案例分析说明。例如,在他所任教的空调制冷技术的课程中,他会带学生到学校图书馆、学术交流中心等地现场观察中央空调的运作。同时,他也经常将自己在外实践时发现的问题放在课堂上与学生分享,一同讨论。
追求卓越,教学与科研共促进
如今的左远志教授来我校工作已经近20年,他一直坚持学习,追求卓越,努力做到教学与科研共促进。
在科研上,左远志教授也做得十分出色。他曾作为项目主持者或主要成员参加市厅级以上10多项科研项目;作为第一发明人获得1项发明授权与2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30多篇,其中三大索引收录7篇,在核心期刊发表20多篇。同时,他主持过5项教育教学改革课题,发表过10多篇教育教学改革论文。近5年来,他获得过两次学校教书育人“先进个人”称号、3次校教学质量优秀奖、2次校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排名第1)、6次指导学生获奖,其中获广东省第十二届“挑战杯”竞赛二等奖,并获“优秀指导老师”称号。此外,他还被评为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校级培养对象。
谈及这一次获得“师德标兵”称号的感受时,左远志教授表示,这是对他工作的一种肯定,也是对自身的一种约束。它可以激励自己不断成长,不断进步,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自信心,当然,身上背负的责任感也更重了。他还认为,人生的旅程是一个不断前进的过程,教学生涯亦是如此。他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以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踏实的工作作风对待教学工作,一步步实现自己的教育梦想和人生价值,在教育好学生的同时努力完善自我,与学生共同成长。(范楚云/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