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我校特邀浙江科技学院校长杜卫教授、常熟理工学院校长朱士中研究员、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副校长陈力华教授、重庆科技学院副校长周祥瑜研究员、台北科技大学林荣禾教授、香港理工大学徐星全教授、高雄大学原校长黄英忠教授到校,与我校领导班子成员、创新发展战略规划编制小组成员等共同探讨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
    专家把脉我校创新发展战略规划

    上午,与会专家围绕《东莞理工学院创新发展战略规划(2013——2020)》(讨论稿)建言献策。
    专家认为,要发展好东莞理工学院就要加强对东莞的理解和研究,要立足东莞实际,解决东莞经济社会发展道路上的难题,把地方的创新发展与学校的创新发展融合起来。要建设好应用型交叉学科,并紧密连接东莞产业。要以科学技术强校,看重企业的参与度。此外,学校的规划还应该得到教职员工认同和拥护。
   专家提出,高校的国际化趋势不可逆转,高校通过国际化提升办学水平,但国际化关键是要学习国外先进的办学理念、先进的教学办法、先进的教学体系。
    专家论剑“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下午,由我校承办的第一届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发展高峰论坛在会议中心举行。我校党委书记成洪波,党委副书记、校长李琳等出席交流会。
    论坛上,杜卫、朱士中、陈力华、周祥瑜先后介绍了各自学校的办学经验及对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看法。这四所学校跟我校一样都是新建本科院校,它们都在各自的发展道路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与会者从他们的介绍中得知这四所学校的快速发展在于它们有着切合实际的发展定位、攻坚克难的发展勇气、清晰明确的发展思路和行之有效的发展规划。
    李琳在做总结讲话时表示,兄弟院校的成功经验给东莞理工学院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也感到了莞工的发展任重道远。他用36个字概括了对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理解:紧密结合产业、争取政府支持、夯实学科基础、强化应用技能、突破传统模式、引领行业发展。他指出,东莞理工学院的目标就是在进一步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能力和学科基础实力的基础上,全面服务东莞市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走国际化和合作化的路子,为此学校就要做好三大计划:水平提升计划、配套保障计划和服务东莞的计划。李琳还向与会者发出了动员,希望全校教职工思考两个问题:一是要怎样把兄弟院校好的办学经验落实到东莞理工学院的办学上来;二是怎样把服务东莞的经济建设和发展落到每个人的具体工作中。
 
    高峰论坛“好声音”
    浙江科技学院校长杜卫教授:应用型大学成功的最大秘诀是校企合作。校企合作贯穿学生培养的全过程,是强化实践教学的根本突破口。校企合作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把学校教育教学与企业生产实践和岗位技能需求紧密结合起来,使学校更加贴近社会发展的需求,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常熟理工学院校长朱士中研究员:新建本科高校更应该彰显办学特色,但与老大学相比,在综合实力上差距较大,学科建设上是刚刚起步,师资状况不容乐观,科研水平不在一个数量级。而办学特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怎么办?这就需要先做亮点,两个亮点连成线,更多亮点连成片。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副校长陈力华教授:学校围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的目标,实行“开门办学”,将经济社会发展对大学生的迫切要求有机融入到学科建设、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招生计划等各个环节。在师资队伍上,优化试点专业任课教师的遴选机制,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在学生培养上,培养具有工程师基本能力,并有获得工程师执业资质或者工程师职称潜力的后备工程师。
 
    重庆科技学院副校长周祥瑜研究员:学校坚持“314”发展思路:三大根本任务——学生培养高质量、学科建设显特色、产学研合作上水平;一个关键环节——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造就教学名师;四大保障措施——创新管理机制、推进开放合作、建设和谐校园、强化组织保障。

上一篇:教师献策我校“创新发展战略规划”编制工作

下一篇:李琳到教学单位和机关走访调研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