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瓶颈是给老师‘洗脑’。”谈到向应用型大学转型,东莞理工学院校长李琳坦言,最大阻力在于转变教师观念。

  今年初,教育部出台《关于引导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1999年大学扩招后“专升本”的6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率先逐步转型,做现代职业教育,重点培养工程师、高素质劳动者等。

  广东省设定了2所院校作为试点。东莞理工学院作为公办本科院校试点,将率先探索转型之路。

  516日,东莞理工学院校长李琳在接受《东莞时报》记者专访时透露内情:2013年,教育部倡导成立了“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东莞理工学院成为联盟理事单位。教育部有意让东莞理工学院先行先试,争做转型示范单位。

  应用型大学不是“降格”

  有些老师看文件往往只看一句话,看到“应用技术型大学”,就以为改为高()职校。有些人认为只要跟“应用技术型”沾边的,就是降格了。这些都是“误区”。

  东莞时报:1999年以后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逐步向应用型大学转型,怎么理解“应用型”大学这个概念?

  李琳:过去,我们把大学分为教学型、研究型和教学研究型,这是从老师从事岗位的比例去划分。现在,站在培养学生的角度又划分为:学术型、应用型和技能型三种。学术型,就是传统老资历大学的类型,理工科研究高精尖技术,文科研究政策顶层设计。而应用型,是指既有动手操作能力,又有宏观管理能力的实用性人才。而技能型,主要指动手操作能力强。未来,东莞理工学院培养的学生,以应用技术型人才为主。“应用型”大学,是从学生素质所需的角度去理解。

  东莞时报:东莞理工学院被确定为试点院校。消息传开后,有些学生和家长认为,东莞理工学院要转做高职院校,这是不是一种误解?

  李琳:不要说学生家长,有些老师看文件往往只看一句话。看到“应用技术型大学”,就以为改为职校,有的说是要“降格”了。

  这不能说是一种“降格”。过去,传统“精英教育”模式下的毕业生,不少是眼高手低,职场适应性差。应用型大学培养学生的目标是“既有动手能力又有管理、组织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这是一种培养目标的深刻变革。

    东莞理工学院2008年以前,也是按照老牌大学培养“学术型”学生的那一套来培养学生。2008年,东莞经历金融风暴后,学院领导更关注到培养学生面向职场、面向一线的重要性。正是这种“觉醒”,多年来也作了很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中山大学老校长黄达人教授这么说,“有些大学领导怕因此被贴上职业教育的标签,降低了学校的办学层次。我认为,讨论应用型,不应该在定义上去纠结,而是应该看到其本质。我想,应用型最重要的内涵是让我们培养的学生更加符合社会的需要,让我们的学校更好地具备服务地方、服务产业的能力。落脚点是办社会满意的教育。在这个意义上,我的理解是,所有的大学都应该关注应用型。”

   转型是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大变革”

  文理科专业比例是否需要调整,不是我说了算。市场说了算。“应用型”大学关键不在于专业设置,而是课程体系、教材内容、教学方法的“大变革”。

  东莞时报:目前,东莞理工学院文理科在校生比例如何?下一步转“应用型大学”,最大动作是否是学科专业的调整?

  李琳:(目前,东莞理工学院的)文理科比例约为5:5。学科专业的增减、文理科比例的调整,不能我说了算,市场说了算。不要以为文科就没有“应用型”要求。比如,法律专业的,可以请“法庭的法官来上课”,明白法官真正如何判案的。师范专业,也是应用型的,如何上好一节课,如何吸引学生注意力。这些都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

  因此,“应用型大学”关键不在于专业调整,而是课程体系、教材内容、教学方法的大变革。

  举例子,学校的电子服务业,要学《高等数学》这门课。但是却不像过去一样注重基础理论体系,而是把高等数学理论融入到电子、电路中去,解决实际应用问题。同时,这个专业与电子通讯企业合作,把企业碰到的难题拿来学习研究,用现实的载体来学习理论知识。

  再比如,过去大学生毕业后到企业,企业总是要送去培训。培训后才能真正上岗。如今,我们就是要把企业的培训教材拿到学校来用。直接跟企业说,你不用培训了,我们学校来搞掂。

  所以说,这是一场有关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自我革命。

  东莞时报:可以理解为,学校向应用型大学探索,早已开始,如电子服务业的课程转型。过去是个别专业这样做,现在是整所大学都朝着这个方向探索?

  李琳:希望学校相关专业,都能按照东莞产业需求来设定课程体系,根据企业岗位需要培养人才。根据初步思路,文科在中国语言文学、法律、传媒;理科在计算机、电子工程等专业领域开始试点,慢慢推向学校所有专业。

  转型关键 首先要给教师“洗脑”

  最大的瓶颈是教师观念。有些老师已习惯于用过去的方法来讲课,我打算用2年时间把教师大脑“洗一遍”。

  东莞时报:您觉得,东莞理工学院向“应用型大学”最大瓶颈在哪里?

  李琳:最大“瓶颈”在老师们的思想转变。只要老师们达成共识了,选课程,选教材,改进教学方法,那都不难。

  我打算花2年的时间,把教师大脑“洗一遍”。教师大脑必须转变观念,否则,应用型大学就是虚的。如何转变教师观念?三条路送出去学习。一是送到技术企业一线去学习,参与企业的生产和技术难题的破解。二是送到香港、台湾的应用型大学去进修。三是送到国外应用型大学去进修访问,看看人家的应用型大学是如何上课,如何培养学生的。

  东莞时报:这么说,转型,人才是关键,老师才是最大的发动机。

  李琳:学校将有“双结构型”老师。第一类,既能讲原理,又能动手操作,这种就是复合型。第二类,校内老师只讲基础课,实际操作课程外聘兼职老师。外聘兼职教师主要是有一定操作经验的管理层。其实,目前已有个别专业请了“外援”教师。这个比例约5%-10%。我希望慢慢提高到30%-40%

    争取“敲开”应用型硕士点“大门”

    东莞时报:作为应用型地方大学,东莞理工学院是否与其他高职院校打通合作关系?学院在硕士点建设进度如何?

  李琳:硕士点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学术型,另一种是应用型硕士点。20108月,学校获批成为广东省立项建设的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根据规定,必须有十届毕业生才能有资格申请硕士点。如按照这个来,我们学校最早也得2016年才有资格申请。另一种“应用型硕士点”,教育部打算开一个小口子,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的“专业硕士”、“工程硕士”,这一类暂无办学年限要求。我们学校正在努力提升办学水平,争取敲开大门。

原文链接  

上一篇:【东莞日报】东莞理工学院与企业共建教学实习基地

下一篇:【东莞日报】东莞理工学院与企业共建教学实习基地

关闭